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,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。为传承中华非遗文化,2024年暑假“青骥探泉·扎染寻踪”实践队于山东济南展开了为期七天的泉水扎染非遗社会实践。
7月23日,队员们从四面八方会汇聚山东省文化馆。这座历史文脉之馆屹立于灿灿金光之中,正如历史文化一般,神圣、庄重。馆内,丰富的展品记录着山东璀璨丰富的非遗文化。鲁锦、花糕馍馍、泥塑等等。琳琅满目的展品让队员们再次体验到先人的智慧,非遗的魅力。在此,队员们合影留念,定格与非遗的珍贵瞬间。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,离不开省文化馆与相关人员的帮助与支持,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。
次日,结合文化馆的展品,队员们展开了细致的咨询总结。了解到济南泉水扎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,结合了济南丰富的泉水资源和传统扎染艺术,使用纯天然的板蓝根作为染料,利用泉水中丰富的矿物质激发燃料中的活性菌群,使得织物染色后具有丰富的层次和鲜艳的色彩。根据影像资料了解了沾染的全过程,首先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。它是通过纱、线、绳等工具,对织物进行扎、缝、缚、缀、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,最后将其展开烘干固色晾晒,制出美奂绝伦的扎染作品。当绚丽夺目的色彩映入眼帘,我们不禁再一次被古人的艺术智慧所折服。
学习扎染过程
在百花洲进行扎染体验过程中,队员们更加细致的了解了扎染的工艺,体会到了文化的绚丽,制作出了美丽的作品。为了更好地体会并传承泉水扎染这项非遗文化,我们还采访了一位年轻的文化传承人,她表示:“我们将会尽心尽力传承这项非遗技术,为贴合时代而不断创新,努力采用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播。”正是有着他们的坚持,泉水扎染这项非遗技术才得以传承至今。
第五天,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总结前几天的信息和问题,结合实际问题制作宣传传单和调查问卷,反复更改、精进内容,最终交出满意的答卷,并将调查问卷发布。
队员们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走访调查,用实际数据证明了人们对泉水扎染这项济南非遗了解甚微。实践的最后一天,小队成员纷纷向当地人民普及泉水扎染知识,力以微薄之力,传薪火之光。
总结
此次“青骥探泉·扎染寻踪”实践队的活动,展现了他们守护非遗的决心,从参观、了解,到实践、反思以及最后的宣传,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勇于担当,心系非遗之心。愿文化薪火千年昌盛繁荣,非遗代代传承微火不灭。